prayersforbobbymovie.jpg 

為巴比祈禱(Prayers For Bobby)海報著作權為發行者所有)

為巴比祈禱》以那個逐漸由保守趨向開放思想的八0年代為時空背景,

藉由探討「同性戀」的主題,取材於真實情事所改編的影片。

 

主角「巴比」,有著常人視為“不正常” 的“缺陷”性格,

但這樣本於天生的生命景況,

也如一般人一樣,與生俱來,並無法選擇。

他的母親,凡事祈求,凡事禱告,凡事皆按著聖經的教導而行,

在常人眼裡,絕對是位十分標準的基督徒。

 

『願愛你的人如日頭出現,光輝烈烈!』(士師記5:31

 

相對於一般總是充滿感性與安慰之「愛」的經句,

劇情的起始,引用意蘊著許多屬世與屬靈「爭戰」議題的《士師記》經句,

不僅以另一層更為深化的思維,拉開了這段關於「愛」的主題的諸多辯證,

更引導著我們重新思考著關於世界與神國間的價值觀點。

 

因蒙恩而喜悅的生活情境,對比著既平凡卻特殊的內心苦楚,

共同編織著這個家庭的生活氛圍。

在信靠與質疑﹑譴責與接納之間,

原本意涵著祝福的經句,反成為一種令人遠離神的方式,

甚至將人推向罪惡,陷入絕境之中。

 

『不可與男人苟合,像與女人一樣;這本是可憎惡的。』(利未記18:22

『人若與男人苟合,像與女人一樣,他們二人行了可憎的事,總要把他們治死,罪要歸到他們身上。』(利未記20:13

 

會的場合裡,牧者以「人」所認知的“正面”觀點,

談論著「愛」的言語,去在這樣的愛之中“羞辱”著無辜的孩子;

母親,終日為著孩子祈求禱告;

孩子,盡力地滿足著周邊的人的觀點,

努力地用著自己的方式,尋求著自己的正當性,也期盼著能獲得接納。

對於這個母親來說,聖經的教導,似乎成為了一種生活的苦楚,

正因為自己的孩子,並不合乎經文裡的律法;

對於孩子來說,一段段的經句,反成為了一種生命的咒詛。

似乎,屬靈的追求,反成為屬世上的苦痛。

為巴比祈禱.jpg為巴比祈禱(Prayers For Bobby)海報著作權為發行者所有)

『耶和華造天、地、海,和其中的萬物;他守誠實,直到永遠。』(詩篇146:6

『 神造萬物,各按其時成為美好,又將永生(原文是永遠)安置在世人心裏。然而 神從始至終的作為,人不能參透。』(傳道書3:11

 

『萬物是藉著他造的;凡被造的,沒有一樣不是藉著他造的。

生命在他裏頭,這生命就是人的光。

光照在黑暗裏,黑暗卻不接受光。』(約翰福音1:3-5

 

個劇本自然也曾引發了部分宗教人士的批判,

總認為劇本錯誤地解釋了經文,而鼓勵著同性戀行為。

只是,在這些指責中,

或許,有些人忽略了「律法」的本質,並不在於外在型式的表象,

乃在於內心真實的「愛」與行為上付出;

在罪與愛之間,太多的教導,總容易讓人們藉著 神的律法,來定義人的正面性,

漠視了每個 神的孩子,都是常面對著難為人理解的艱難生命課題。

也可能忽略了,即便有著天生的殘缺,亦都是 神所創造,

其中,都有著 神的良善與美意,

然而這些也都常不是世俗的人們所可以其智慧理解。

那殘缺與苦痛,或許讓人更得以深度地認識 神,

那樣看似的不健全,相較於常人,

更或許可以因此,而激發出更完全的屬靈追求與心靈滋長,

只是,人們習於自我觀點的任意論斷,“審判”著他人,

無形中,也常因為著自以為是的「愛」,模糊了 神愛世人的良善本意,

反將人推離 神的愛,也忘記了自己其實本僅是個蒙恩的罪人,而非義人。

 

『耶和華啊,求你將你的道指示我,將你的路教訓我!

求你以你的真理引導我,教訓我,因為你是救我的 神。我終日等候你。』(詩篇25:4-5

 

『律法既是將來美事的影兒,不是本物的真像,總不能藉著每年常獻一樣的祭物叫那近前來的人得以完全。』(希伯來書10:1

『莫想我來要廢掉律法和先知。我來不是要廢掉,乃是要成全。

我實在告訴你們,就是到天地都廢去了,律法的一點一畫也不能廢去,都要成全。』(馬太福音5: 17-18

『律法本是藉著摩西傳的;恩典和真理都是由耶穌基督來的。』(約翰福音1:17

『耶穌說:「我就是道路、真理、生命;若不藉著我,沒有人能到父那裏去。『(約翰福音14:6

 

無論是『利未記』或『申命記』或在更多舊約的經文中,

神的管教,總感覺嚴厲且苛求,

相對於新約中 耶穌的言語,神的愛,常被視為一種制約人的「律法」。

但我們總忽略了那都是同一位 神, 神對於世人的愛,從古至今未曾改變,

在舊約那個民智未開的時代, 神用著合適的方式形成教導與帶領;

而 耶穌降卑化為肉身來到世界,為的更在於完成 天父浩瀚且偉大的救贖恩典。

人們因有限智慧而無知,總在魔鬼撒旦的生命逼迫下生活著,

祂來,更要明確地帶領人們更清楚律法的本質,乃在於成全愛,而不在於刑罰;

當愛得以完全時,自然就成就了律法的意義。

因此,人們並無法倚靠自己來脫離罪惡,

唯有信靠,才能跟隨,

也因著跟隨,而將自我的生命交託,我們才得以被帶領,

並領受到那份來自 神恩典的愛。

 

要叫他們的心得安慰,因愛心互相聯絡,以致豐豐足足在悟性中有充足的信心,使他們真知 神的奧祕,就是基督;』(歌羅西書2:2

 

『或許,上帝允許我們質疑,我們可能藉由質疑,而更深化對於上帝的認識。』

劇中陪伴著同性戀團體的牧者說法,或許可以提供我們有著更寬廣的思考。

畢竟,太多深奧的生命智慧,並非可以人之有限的智慧或言語去理解,

然而,我們卻可以藉由這些 神的言語與跟隨,學習著怎樣去接納,去愛人。

 

『愛是永不止息。先知講道之能終必歸於無有;說方言之能終必停止;知識也終必歸於無有。』(哥林多前書13:8

 

『我若能說萬人的方言,並天使的話語,卻沒有愛,

我就成了鳴的鑼,響的鈸一般。

我若有先知講道之能,也明白各樣的奧祕,各樣的知識,而且有全備的信,

叫我能夠移山,卻沒有愛,我就算不得甚麼。

我若將所有的賙濟窮人,又捨己身叫人焚燒,卻沒有愛,仍然與我無益。』(哥林多前書13:1-3

 

你們在家裡或教堂大聲說阿們前請三思,不要忘記有個孩子正在聆聽。』

真實故事中的母親瑪麗葛菲斯(Mary Griffith)在歷經了種種心路歷程後,

發自內心感動的說詞,也值得引發我們更深思著那關於 神「愛」的課題。

面對著不同人的生命議題,我們需要的,

是少些苛求,而願意以著更寬宏的同理心待人。

 

這個故事,並非在於討論「同性戀」的“合法性”,

而在於探索與省思著關於「愛」的議題。

劇中的巴比離開了,

但卻見證了這份看似悲劇的結果,因為多了一份同理心,

而得以擴張出更廣域的愛,來化為對更多人的祝福。

這些並無關是否合乎律法,而在於藉此去瞭解律法的本質,

因為有了更進一層的省思與瞭解,而得以跨越到更深化的愛與生命議題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阿爸父的孩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