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來,越來越大的災難,總在人們過著平安穩妥的日子裡臨到,
或許,幾分鐘的地震,隨之而來的海嘯,一場突發的火災,一次的風災…
種種出人意料之外的天災人禍臨到,總讓人在一夕之間,
經歷著失去生命﹑失去產業﹑失去親人的悲痛..瞬間,看見與經驗著生死別離;
其中,有原本幸福的生活,驟然失去..毀滅;
有過著平淡的日子中的人,莫名地離世..來不及跟誰道聲再見;
也有原本正是苦難中的人們,隨著這樣的遇見,就此解脫了..。
『世界交在惡人手中;蒙蔽世界審判官的臉,若不是他,是誰呢?
我的日子比跑信的更快,急速過去,不見福樂。
我的日子過去如快船,如急落抓食的鷹。
我若說:我要忘記我的哀情,除去我的愁容,心中暢快;
我因愁苦而懼怕,知道你必不以我為無辜。』(伯9:24-28)
『各樣事務成就都有時候和定理,因為人的苦難重壓在他身上。
他不知道將來的事,因為將來如何,誰能告訴他呢?
無人有權力掌管生命,將生命留住;也無人有權力掌管死期;這場爭戰,無人能免;邪惡也不能救那好行邪惡的人。
這一切我都見過,也專心查考日光之下所做的一切事。有時這人管轄那人,令人受害。』(傳8: 6-9)
或許,那些驚世駭俗的災難是偶然,
但在多數人的現實生活景況中,似乎更常經驗著大大小小的苦難,
有的孩子,出生在長期缺乏親情的家庭裡,
或許父母為生活而忙碌於工作;或許是源於夫妻情感的失和,
在那小小心靈中,失去了原本應有的愛,承受著孤單之苦。
有的孩子,因著天生的種種缺陷,
生命中,總長期處在一個異於常人的自我世界裡,
在許多孤寂與不便的苦楚歲月中度過著。
有的孩子,擁有著天生的聰慧,但總在資優發展的被期待下,
失去了應有的童年歡樂,天天承受著壓力之苦。
有些人長期為生活經濟上的逼迫,總在走投無路的生活境況下,
悲歎著生命,想著自我結束的方式;
有些人,生命中經歷著一段段情感與婚姻中的來去,
處於失落與孤單的生命景況;
也有更多長期為病痛所困的人..為度三餐而日以繼夜地工作的人..
不同的人,在不同的生命際遇中,都在生活裡經驗著不同的苦楚;
苦難,並無法區分高低或對象,無法選擇,也沒有能力躲避。
『從至上的 神所得之分,從至高全能者所得之業是甚麼呢?
豈不是禍患臨到不義的,災害臨到作孽的呢?』(伯31:2-3)
為何屬世的日子中,會有這樣多的苦難!
閱讀過《約伯記》的人們都熟知,更不公義的事臨到像約伯這樣的義人身上,
在許多的生活經驗與看見中,我們更存在著這些疑惑。
然而,不僅舊約聖經的約伯,也曾問過這樣的問題,
事實上,由舊約到新約中的許多人物,
也總面對著更多不公不義的天災人禍,而問著同樣的問題。
為何神放任這樣的事臨在我們這些孩子的身上?
甚至,在我們眼裡是良善的人反遭不測,
而驕傲狂大的人,作惡的人,似乎反更有恩賜!
有的,還多加給他,沒有的,反而奪去更多!
我們總會這樣問著慈愛的上帝。
也總渴望著擁有無限智慧的上帝,可以給我們一個合理的答案。
在我們的思想裡,總認定了善有善報惡當惡報的邏輯思維,
也常覺的神的孩子應該受到祝福,似乎災難應臨在主外的人身上。
但,當我們願意停下腳步,放下情緒,認真思考著這樣的問題時,
或許,會赫然發現,我們真的有能力去看待這個世界的種種嗎?
似乎,是我們的智慧高出了神的智慧;
神必須依順著我們的看見,符合我們的價值,按著我們的審斷而行,
無形中,我們成為了神,而以著自我觀點要求著 神應有的作為。
『世界在 神面前敗壞,地上滿了強暴。
神觀看世界,見是敗壞了;凡有血氣的人在地上都敗壞了行為。』(創 6:11-12)
『務要謹守,警醒。因為你們的仇敵魔鬼,如同吼叫的獅子,遍地遊行,尋找可吞吃的人。』(彼前 5:8)
當我們在怨天尤人的同時,或許可以靜思的是,
如果,沒有過去的移山填海﹑濫砍山林,種種人定勝天的驕傲思維與作為,
如果,不是因為人的怠忽職守﹑自私謀利,種種的人為因素,
如果沒有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逼迫;
強者欺凌弱者﹑富者的富足,漠視與踩踏著貧者的匱乏,
或許,這些災難可以不會那樣的劇烈,不會那樣的頻繁,不會那樣的慘重..
也或許,生活中也可能不再常見源源不斷的苦難際遇。
『耶和華對撒但說:「凡他所有的都在你手中;只是不可伸手加害於他。」於是撒但從耶和華面前退去。』(伯1:12)
『我造光,又造暗;我施平安,又降災禍;造作這一切的是我─耶和華。』(賽45:7)
『耶和華啊,有這些事,你還忍得住嗎?你仍靜默使我們深受苦難嗎?』(賽64:12)
『我的 神啊,求你救我脫離惡人的手,脫離不義和殘暴之人的手。』(詩71:4)
聖經清楚地告訴我們,這世界本是屬魔鬼的,
也因此在這屬世裡,本已充滿了罪惡,
且這樣的罪惡,本已在人們生命與生活中,挾制於魔鬼的掌控。
讓我們彼此成為一種重擔,一種傷害,
或在彼此搶奪著財產﹑生命中,增添著更多的苦難,
以藉此讓我們更加懷疑神的恩典,更遠離神的愛,
更用力地撇開神伸出的慈愛雙手。
然而,魔鬼並無法勝過掌管世界萬有的 神,
或許在某些時候, 神允許魔鬼撒但逼迫我們,
但為的,是叫我們得以因此而看見了那些我們原本看不見的一切事物。
『我又見日光之下,在審判之處有奸惡,在公義之處也有奸惡。
我心裏說, 神必審判義人和惡人;因為在那裏,各樣事務,一切工作,都有定時。
我心裏說,這乃為世人的緣故,是 神要試驗他們,使他們覺得自己不過像獸一樣。
因為世人遭遇的,獸也遭遇,所遭遇的都是一樣:這個怎樣死,那個也怎樣死,氣息都是一樣。人不能強於獸,都是虛空。
都歸一處,都是出於塵土,也都歸於塵土。』(傳3:16-20)
在苦難中,我們總大聲地跟 神哭訴著我們所承受的一切,
祈求著神蹟能改變環境中惡劣的景況,
仰望著那大能的手,可以立即救我們脫離險境,
這些,都合乎人之常理,幾乎沒有多少人,還可以在即將溺斃的險境中,
維持著平安穩妥時那股強大的信心。
但也唯有在此時,我們才能深切體會到自己的渺小﹑軟弱與無助。
沒有那些日益增大的天災,或許我們就無法學習以謙卑的心面對自然,
如果沒有歷經生活中的苦難,或許更難學習到那一篇篇關於生命的課題。
『這些人雖看見我的榮耀和我在埃及與曠野所行的神蹟,仍然試探我這十次,不聽從我的話,』(民14:22)
在舊約《出埃及記》中的「十災」,是我們樂見的神蹟,
也符合我們那種“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”的價值思維,
但我們更可以清楚地看見,以色列民並無法因為看見這樣的神蹟,
而因此在屬靈的信心上更加成長;
更多的聖經“偉人”也有神蹟的顯現,
但我們也由結果中,
知道了太多時候的百姓,都無法在這些叫好又叫座的神蹟中,
在靈命成長上獲得了些什麼,
再度的環境逼迫,他們依舊軟弱,而繼續祈求著更多的神蹟。
是的,我們總愛看著神蹟,總以自己的短淺眼界去看待上帝的宏觀,
但在歷經種種生活中的災難與生命中的苦難後,
神為的是帶領我們能在期間去再學習,由許多的發現中去看見,
直到我們逐漸的懂了的那一天..
『當時,有幾個文士和法利賽人對耶穌說:「夫子,我們願意你顯個神蹟給我們看。」
耶穌回答說:「一個邪惡淫亂的世代求看神蹟,除了先知約拿的神蹟以外,再沒有神蹟給他們看。」』(太12:38-39)
法利賽人出來盤問耶穌,求他從天上顯個神蹟給他們看,想要試探他。
耶穌心裏深深地歎息,說:「這世代為甚麼求神蹟呢?我實在告訴你們,沒有神蹟給這世代看。」』(可8:11-12)
『耶穌回答說:「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,你們找我,並不是因見了神蹟,乃是因吃餅得飽。」(約6:26)
『耶穌就對他說:「若不看見神蹟奇事,你們總是不信。」』(約4:48)
同樣的事,依舊延續到新約時期的耶穌身上,
更多的人,為的是得以輕易的除罪,可以不費力氣的得以飽足,
神蹟,讓原本的「恩典」產生了質變,
讓更多的人因此而模糊化了生命的意義與本質。
然而,這不是神愛世人的原意,
世人更無法由其中獲得真正的「生命之糧」。
基督的獨一特質,正因並非是種「宗教」的類型,
而在於藉由“被帶領”的恩典,去學習與思考著更深刻的生命課題。
『那時,耶路撒冷和猶太全地,並約旦河一帶地方的人,都出去到約翰那裏,
承認他們的罪,在約旦河裏受他的洗。
約翰看見許多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也來受洗,就對他們說:「毒蛇的種類!誰指示你們逃避將來的忿怒呢?」
你們要結出果子來,與悔改的心相稱。』(太3:5-8)
『但耶穌的名聲越發傳揚出去。有極多的人聚集來聽道,也指望醫治他們的病。
耶穌卻退到曠野去禱告。』(路5:15-16)
一般的教會,渴求的是更多的會眾人數,
一般的牧者,自然樂意幫願意接受主恩的人們施以洗禮。
然而,面對一群樂於施洗的群眾,卻被稱之為「毒蛇的種類」;
一群樂於前來聽道的群眾,耶穌卻遠離他們,而退居無人的曠野,
這些,都經常訝異於我們的經驗與觀念;
誠如:論及公義,我們總認為那為耶穌施洗的約翰,
那樣的卓越﹑超然且唯一的「偉人」,
自然應該是有著多份於一般人的福份與地位,
但現實上,我們卻真實地看見,這樣的「偉人」,卻是如此無辜地死去。
「恩典」與「公義」的不對應與不相稱,
更常讓我們難以於其中的看見去思想而感覺迷惘。
然而,在這些“看似”的疑惑中,卻存在著 神更為深切的恩典,
如果,沒有施洗約翰的苦難,就無法叫人可以更清晰地瞭解公義;
更難以瞭解,「施洗」的意涵,
乃在於心靈的內在,而不在於形事或儀式的外表,
唯有心靈上的潔淨,才能經歷到神的恩典;
而「恩典」的意義,更在於帶領人們由許多無法掙脫的「罪」中,
拯救我們得以有能力在世界中,擺脫魔鬼撒旦的逼迫與掌控。
『那行不義的必受不義的報應;主並不偏待人。』(西3:25)
『不要為作惡的心懷不平,也不要向那行不義的生出嫉妒。
因為他們如草快被割下,又如青菜快要枯乾。』(詩37:1-2)
你們要用堅固的信心抵擋他,因為知道你們在世上的眾弟兄也是經歷這樣的苦難。』(彼前 5:9)
在舊約中,我們常感覺到神的嚴厲,甚至“兇殘”;
在新約中,似乎,耶穌的教誨與帶領方式方式,
也不盡然像個“普渡眾生”的神人。
但我們卻可以看見,
若耶穌沒有歷經那四十天於曠野中所經歷的魔鬼試探,
可能也難以更為堅定的心去完成進行後面的救贖計畫;
如果祂沒有降卑為一個凡人,
可能就難以讓我們知道,祂也感受與經歷過世人的苦難。
如果沒有那些既平凡又充滿罪的漁夫﹑稅吏﹑總逼迫人的法立賽人,
在歷經了許多軟弱與失敗,由被呼召乃至成為了使徒,
我們更無法去理解神的愛,的確是建立在人的無能與軟弱之上。
『我且照著人的常話說,我們的不義若顯出 神的義來,我們可以怎麼說呢? 神降怒,是他不義嗎?
斷乎不是!若是這樣, 神怎能審判世界呢?』(羅3:5-6)
『為這事,我三次求過主,叫這刺離開我。
他對我說:「我的恩典夠你用的,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。」所以,我更喜歡誇自己的軟弱,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。』(林後12:8-9)
『但他賜更多的恩典,所以經上說: 神阻擋驕傲的人,賜恩給謙卑的人。』(雅4:6)
一般的宗教徒總畢其一生地追求著神蹟,
也嘗試著以人的奉獻與付出,來換取神蹟,
人,樂意於承受著神蹟而有所為,
而所為的,也僅在於在生活中求取更多的神蹟。
然而,如果神愛世人的方式,
僅是依順著人的愚昧,受限於人的有限智慧,
那就不是我們認識且需信靠的唯一真神了。
而這個「唯一」與「普世」的差異,
更不在於一般「宗教」中,那種讓人喜悅的“有求必應”,
而在於以神的宏觀視野與至高的位階,
在我們尚不知該如何祈求時,
就已應允了我們在真實生活與生命中所需的一切供應。
『耶和華說:我知道我向你們所懷的意念是賜平安的意念,不是降災禍的意念,要叫你們末後有指望。
你們要呼求我,禱告我,我就應允你們。
你們尋求我,若專心尋求我,就必尋見。』(耶29:11-13)